114年度強化水產加工廠設備補助實施計畫
- 修改日期
- 114年06月26日
- 點閱率
- 1800
- 內容
農業部漁業署(以下稱漁業署)為提升國產水產品加工量能,協助驗證水產品加工廠建構水產加工之省工、智能化加工處理、集貨包裝及輸送產線等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及解決人口老化與缺工問題,並做為水產加工設備示範場域,引領水產加工產業升級。
一、申請期間:公告日起至114年7月22日止,寄送申請資料至財團法人台灣養殖漁業發展基金會(以下稱養殖基金會)提出申請(以郵戳為憑)。
二、申請資格:
(一)申請單位資格:
1.從事水產品加工、分級、包裝或理集貨之漁民(業)團體、農業企業機構、產業團體及產銷班等成立之合法水產加工及處理廠(以下稱申請單位)。其中,農業企業機構指從事農業生產或農業試驗研究之公司,具公司或商業登記,營業項目需含漁產品相關之產、製、儲、銷等。
2.申請單位營運之水產加工及處理廠之建築應屬合法使用,並符合使用執照及工廠登記文件之用途(倘所有權人與申請單位不同時,應檢附所有權人同意使用證明文件或租賃契約書,且其有效期限至少須至申請截止日後1年)。
3.申請單位須取得優良農產品、有機農產品、產銷履歷農產品3項驗證制度至少1項通過水產加工類別驗證資格。
(二)首次申請補助之申請單位,將列為優先受補助名單。
三、補助項目及基準
(一)補助項目:申請單位營運所需之省工、智能化加工處理、集貨包裝及輸送產線等設備,不包含運輸使用車輛、硬體建築及冷凍(藏)庫等冷鏈設備(施)。申請單位應自114年1月1日至11月15日前完成設備購置、安裝試機、內部驗收及取得購買憑證。
(二)補助基準:
1.參考「農業部主管計畫補助基準」編號0513「農漁畜產品加工設備及設施」補助項目辦理:
(1)漁民(業)團體、農企業機構、產業團體及產銷班,以不超過1/2為原則,最高補助上限為500萬元。
(2)漁會以補助比率50%為加成基礎,並依規定計算加成比率,總加成比率上限為20%,最高比率上限為70%、補助經費上限為1,000萬元。
2.加工廠房興設及修繕不予補助。
3.依行政院「財物標準分類」定義,機械及設備為金額1萬元以上且使用年限在2年以上,如申請項目不符合則不納入本案補助。
4.補助之設備必須為新品,如有虛報應取消補助資格並全數退還已撥付之補助金額。
5.申請同性質設備補助以補助1臺為原則;另3年內曾申請通過同性質之設備,則不予補助。
6.每案最高補助金額上限及補助件數,依本(114)年度預算數及申請情形滾動式檢討,已於本年度申請其他計畫補助之設備,不得納入本次補助項目。
四、評分標準
(一)評分項目及配分
1.符合示範場域條件(35分)。
2.計畫內容合理性(35分)。
3.預期效益(15分)。
4.預算合理性(15分)。
(二)加分項目
1.當年度或前一年度國產水產品契作、契銷,每100公噸得1分,最高3分。
2.配合農業部、漁業署近3年推動相關農業施政計畫(如政策性收購加工、促銷活動),每1項得1分,最高3分。
3.取得ASC、BAP、GLOBALG.A.P.、清真等認驗證,取得1項得1分,最高4分。
( 三)詳細評分內容參見附件一評分標準表,漁業署得視評審委員決定調整評分方式。
(四)評分未達70分,不予補助。
五、申請及評審流程
(一)提出申請:申請單位應檢附申請表(詳如附件二)、設備補助項目與金額明細表(詳如附件三)及其他相關文件如下列所示:
1.補助申請表及切結書(詳如附件二)。
2.證明文件:漁民(業)團體、產業團體及產銷班須檢附核准立案登記證明;農業企業機構須檢附公司或商業登記核准證明。
3.建築合法使用證明文件。
4.工廠登記文件。
5.漁民(業)團體須提供理、監事名冊及同意購置與共同使用之決議會議紀錄。
6.取得優良農產品、有機農產品、產銷履歷農產品之水產加工驗證證明文件。
7.設備補助項目與金額明細表(詳如附件三),需檢附以下文件:
(1)已完成採購程序者,需檢附購買憑證及出貨證明或保固書(均含日期)等佐證資料影本,採購日期應於114年1月1日至11月15日內。
(2)未完成採購程序者,需檢附報價單影本,並應於114年11月15日前完成採購程序。
8.加分項目相關文件。
申請資料備妥後於申請期間114年7月22日前向養殖基金會提出申請。
養殖基金會地址:10065 臺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189號3樓之5
連絡窗口:陳先生 02-33938008分機62、鄭小姐 02-33938008分機36
(二)資格審查:由養殖基金會遴聘政府相關機關(構)代表及專家學者擔任評審委員,組成7人審查小組,經審查小組審議後,如有缺件者,經通知後於7日內補件,逾期視同放棄補助。
(三)現場評審:由養殖基金會召集4至7人評審委員至通過資格審查之申請單位進行現場評審會議,並由申請單位指派代表進行簡報說明。審查小組依本計畫補助預算、申請補助項目合理性及申請情形,建議補助單位及各廠補助項目與金額,將評審結果填寫於評審表(詳如附件四)。
(四)核定補助:漁業署依評審會議紀錄核定受補助單位、項目、數量及金額後,函請受補助單位於文到10日內確認核定結果並回覆養殖基金會協助研提計畫,以利後續設備補助計畫核定。
(五)現場驗收:受補助單位應於114年11月15日前完成設備購置、安裝試機、內部驗收及取得購買憑證,並通知養殖基金會辦理現場驗收,驗收結果填於驗收表(詳如附件五),未於期限內完成者視同放棄補助。驗收後受補助單位於114年12月15日前向漁業署辦理核銷撥款事宜。
(六)成效評估:計畫執行完成後,受補助單位應配合漁業署辦理績效評估作業,回報銷售實績、效益等資訊,需可配合提供參觀、做為示範場域之要求等。
(七)不定期查核:受補助單位應配合漁業署不定期邀集直轄市、縣(市)政府進行實地查核,製作查核紀錄表(詳如附件六)備查,以掌握補助設備使用情形及是否符合相關規定。
(八)申請補助項目規格如有變更,應於現場評審會議後5個工作天內向漁業署提出申請,變更內容應以同等或優於原設備效益,並維持適用性,且不逾原採購金額為原則,若補助計畫經漁業署核定後則不得變更。
六、其他應注意事項
(一)受補助單位應配合政府政策,協助外銷、加工及儲存等產銷穩定措施。
(二)補助購置之設備須為新品,且未曾接受其他計畫補助,如有虛報、套購或因故退貨等不正當方法取得補助款情形者,應繳回已領取之補助款,且受補助單位自查核日起5年內,不得申請漁業署水產品加工設備及設施補助。
(三)補助之設備自購置後於行政院主計總處「財物標準分類」規範最低使用年限內(倘無相對應之設備,則以5年為限)均不得轉售、轉讓、租賃及移出場域外;如有前述情形,應報經漁業署同意。經查獲有不符前述規定,或拒絕抽查、查核者,應繳回已領取之補助款,且受補助單位自查核日起5年內,不得申請漁業署各項設備補助。
(四)計畫核定後,受補助單位應將補助設備設置前、後階段分別拍照建立資料以備查核。
(五)參與本計畫補助者,須配合漁業署辦理示範觀摩等活動及相關資料蒐集,本計畫補助採用之相關圖檔文件、電子檔案及模型等,應無償提供漁業署用於推廣宣導與其他非營利目的之各式文宣、網站及各類宣導展覽場合使用。
(六)本計畫補助經費所購置之財產,應於受補助設備本體明顯處標示永久性之註記載明「年度補助計畫編號」、「農業部漁業署補助」等字樣,並於財產帳上列明,備供查核。
(七)補助設備單筆補助金額占採購金額半數以上,且補助金額在公告金額150萬元以上者,應依政府採購法辦理。
(八)經查獲本計畫補助設備僅使用於非國產水產品加工,經勸導不改善者;無故不配合政府執行產銷調節,經查獲屬實者,漁業署將撤銷補助並追回補助款。
七、本計畫內容如有未盡事宜,依漁業署相關規定進行解釋及辦理;如有變更將另行辦理公告。申請單位如未依相關法令規定辦理或違背本計畫目的者,將中止補助並依法究責。
八、漁業署得視補助情形調整補助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