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290 499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290 499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290

大眼鯛科

Priacanthidae

身體卵圓形或長橢圓形,側扁而高。眼特

大,約為頭長之半。吻短,下頜突出。口大,

斜裂。頜齒、鋤骨和腭骨均具細齒,不具犬齒。

前鰓蓋骨邊緣具鋸齒並有一後向之強棘。體被

堅韌不易脫落之小櫛鱗。背鰭硬棘部及軟條部

相連,無缺刻,硬棘

10

根,軟條

10-15

根;

臀鰭硬棘

3

根,軟條

6-16

根;腹鰭大型;尾

鰭圓形、截形或叉形。體色一般呈鮮紅色。全

世界約

4

18

種左右(

Nelson, 2006

),臺灣

紀錄

4

10

種(

Shen at el., 1993

;臺灣魚類資

料庫

, 2015

)。

廣泛分布於世界三大洋之熱帶及亞熱帶海

域。為底棲夜行性之中小型魚類。有些種類棲

息在珊瑚礁區,多半獨居或三兩成群;有些種

類則在較深的砂泥底海域活動,多半成群。由

於眼睛虹膜具反射層,因而看其眼睛會發出明

亮的光輝,眼睛大型也有助於其在夜間捕食。

主要以小魚、甲殼類和多毛類為食。

大眼鯛為漁業中重要之經濟性魚類,為以

拖網、延繩釣、深海一支釣等漁法之重要漁獲

對象,漁期全年,在北部的大溪、南方澳漁港

以及南部的東港常可見其蹤跡。

日本紅目大眼鯛

Cookeolus japonicus

(Cuvier, 1829)

中文俗名

:紅目鰱、嚴公仔、大目仔 ( 臺東 )、

紅目孔 ( 澎湖 )、嚴公舅 ( 澎湖 )

棲地分布

:分布於全世界熱帶及亞

熱帶海域。臺灣分布於南部、西部、

東北部及小琉球等海域。主要棲息

於岩礁外圍

60-400

公尺深水域的海

底或島嶼區的洞穴或陡壁。

漁具漁法

可為拖網、一支釣等方法採獲。

漁業季節

全年皆產,春末、夏初味美。

英文名

Longfinned bullseye

背鰭硬棘部與軟條部間無深缺刻

腹鰭大,末端可達臀鰭軟條部起點附近

海水

漁撈

白天時躲於礁石陰暗處

的血斑異大眼鯛

最大體長

68cm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