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341 499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341 499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341

62999

Glaucosomatidae

葉鯛科

Glaucosomatidae

身體近卵圓形,側扁而高。頭大。眼大。

口大,端位;下頜略突出;上頜骨被鱗,不

為眶前骨所遮蓋。頜齒細小,呈帶狀排列;

鋤骨和腭骨均具絨毛狀齒。前鰓蓋骨邊緣光

滑或具細齒;鰓蓋骨具

2

根扁棘。體被粗櫛

鱗,頭部除吻端及上下唇外,均被鱗;側線

近乎平直,延伸至尾鰭。背鰭連續無缺刻,

8

根棘,軟條

12-14

;臀鰭

3

根棘,軟條

12

;尾鰭截形,或微內凹。全世界計

1

4

Nelson, 1994

),臺灣紀錄

1

1

種,即葉

鯛(

Glaucosoma buergeri

)(

Shen et al., 1993

臺灣魚類資料庫

, 2015

)。

分布於非洲西岸及印度

-

西太平洋熱帶海

域,為近海沿岸礁區魚類,棲息深度可達

200

公尺以上,最大體長可達

90

公分左右。通常

幼魚棲息深度在

100

公尺以內,同時較接近

岸邊,成魚於較冷的季節亦會游進岸邊。肉食

性,主要以魚類及甲殼類為食。

由於該科的魚種體型相當大,因此為重

要的食用魚種,主要以紅燒方式料理為主。

葉鯛

Glaucosoma buergeri

Richardson, 1845

中文俗名

:大目仔、大目孔 ( 澎湖 )

棲地分布

:分布於印度

-

西太平洋區,包括日

本南部、南中國海、越南及澳洲西部及北部。

臺灣分布於北部、西南部及澎湖沿海岩礁區海

域。棲息於沿海大陸棚岩礁區或石礫區之較深

海域中,但會洄游至較淺海域。一般深度為

20-80

公尺。

漁具漁法

可利用拖網、刺網或延繩釣等漁法採獲。

漁業季節

全年皆產,春末至秋初味美。

英文名

Deepsea jewfish

背鰭基底末端具 1 個黑色斑

體側具多條褐色縱帶,

會隨成長而消失

海水

漁撈

葉鯛幼魚頭部的黑色眼帶,背鰭基

底後方有眼斑皆有欺敵的作用。

最大體長

45cm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