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品初級加工場攜手餐飲通路 「漁我同行」共創跨界新篇章
- 發佈日期
- 114年10月17日
- 點閱率
- 179
漁業署輔導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於昨(16)日舉辦「漁我同行—水產品初級加工場異業媒合會」,漁業署號召12間水產品初級加工場與餐飲通路、食品加工廠、寵物食品等水產品產業鏈業者,進行媒合交流。漁業署繆自昌主任秘書表示,透過異業攜手共創合作新模式,期待開發具潛力產品、打造多元樣態產品,以更多元之通路及形式與消費者享用國產優質水產品。
推動農產品初級加工場制度 打造水產品新價值
漁業署自109年起,積極配合農業部政策,依據「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辦法」,由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組成專業輔導團隊,推動水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制度,水產品初級加工範圍涵蓋分級、二去三去(去鱗、去鰓、去內臟)、分切、汆燙、熟成以及乾燥等6大加工流程。從食材最源頭的養殖生產端到初級加工開始層層把關,初級加工場產品除須為國產可溯源水產品外,亦須遵守「食品安全管理法」規定。
歷經5年耕耘與努力,全臺已有12間水產品初級加工場取得合法登記證,產品包含石斑魚、午仔魚、鯰魚、白蝦、甲魚、鱸魚、虱目魚、臺灣鯛及文蛤等初級加工水產品。
傑出漁民領頭 在地水產品結合餐飲、寵物食品更具競爭力
媒合會現場由鄭瑞隆、打寶蛤、謝妮諺農產品初級加工場代表上臺,分享建立初級加工場的心路歷程及豐碩成果,其中,去年甫獲十大傑出青年農漁環保類得主,「打寶蛤」品牌創辦人楊宜樺分享時表示「有好的初級加工場做基礎,讓我更能專心發展產品與市場差異化,將品牌力轉換成銷售量。」牧羊人集團孫宗德執行長也進一步表示「寵物食品使用MIT自產自銷的水產品,縮短了食物里程,減少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也帶來更好的新鮮度與營養價值,很期待藉由本次活動,能與初級加工場合作,將更多臺灣優質水產品,拓銷至全球寵物食品市場。」
媒合會現場,漁業署、水試所、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水產品初級加工場與餐飲、食品加工、通路品牌業者交流熱絡。現場除魚片、一夜干等產品通路業者詢問度高外,經過篩選、分級的文蛤,免去傳統繁瑣吐沙程序,讓許多餐飲業者產生高度興趣,另外寵物食品業者也將甲魚產品結合寵物食品構思創意發想,期待將營養豐富的國產水產品納入成分中,不僅提升產品附加價值,更有助於毛小孩攝取優質蛋白與營養,創造人寵雙贏的新商機。
簡儀松主廚 4種海味料理還原產地鮮味
活動最後由「款款好食」簡儀松主廚以初級加工場的優質水產品,烹調4道創意料理:「蒜蓉清蒸龍虎斑」、「蒜酥乾煎虱目魚」、「乾煎一夜干」與「汕頭海鮮火鍋」,讓與會來賓品嚐在地水產品的美味,只要簡單料理就能滿足如現撈現煮的味蕾體驗。
漁業署表示,透過可溯源及符合食品安全管理之水產品,與最後一哩的餐飲通路結合,以美味料理加深消費者對國產水產品的信任,期盼本次活動能成為水產品初級加工場多元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共創永續漁業新篇章。
聯絡人:陳文深組長
手 機:0918-629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