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軟
體
動
物
頭
足
綱
100
最大體長
耳烏賊科
Sepiolidae
小型種類,體呈卵圓形,體後方圓鈍,背
部前側與頭部相連。鰭寬且呈半圓形或腎形,
像是附著在身體兩側的一對
"
耳
"
,故稱之為
耳烏賊。頭部較身體略寬,眼大且有角膜覆蓋。
同樣具有十隻腕,但兩隻觸腕與烏賊科不同,
不具有可收納的囊袋。不具碳酸鈣內殼。
耳烏賊科共有
16
個屬,將近
70
個種類,
臺灣已知有
6
屬
7
種,因體型小,在漁獲紀錄
上未獨立,但地區性的漁港與漁市場經常可見
販賣。成盤販賣的耳烏賊中大多為貝瑞氏四盤
耳烏賊,偶有混獲其他物種,市場名也有誤用
為小章魚。
大部分耳烏賊為底棲性,且和烏賊科
一樣生產大型底棲卵
成盤販賣的耳烏賊
貝瑞氏四盤耳烏賊
Euprymna berryi
Sasaki, 1929
中文俗名
:目斗仔、墨斗仔、目斗
棲地分布
:分布範圍為印度太平洋海域,自中國沿海、日本北海道以南海域至香港,可能包括安
達曼群島及斯里蘭卡,水深至
107
公尺的泥沙底
;
臺灣分布自東北海域往西至西南海域之近岸沿
海
30-50
公尺。
漁具漁法
拖網。
漁業季節
全年皆有,秋冬數量較多。
英文名
:
Humming-bird bobtail squid
海水
漁撈
直腸開口兩側具一對
馬鞍狀的發光器
體型小,體長 3-5 公分 ; 身
體圓袋形,無內殼,一對
圓形鰭位於身體後端兩側
5cm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