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259 499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259 499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259

的鯛科

Zeidae

Scomberesocidae

Zeidae

身體卵圓形,側扁。頭大。眼大。口前

位。體被小鱗,或退化不存在。奇鰭基底兩側

具大型盾狀骨片或棘板,腹緣亦具稜鱗。背鰭

兩個,背鰭硬棘部及軟條部明顯缺刻或分離,

第一背鰭硬棘

7-10

根,第二背鰭軟條

22-37

根;臀鰭與第二背鰭相對,硬棘

1-4

根,軟條

20-39

根。胸鰭下側位。尾鰭截形、圓形或微

凹。本科屬新鰭亞綱的鯛目,全世界目前描述

2

5

種左右(

Nelson, 2006

),臺灣紀錄

2

3

種(

Shen et al., 1993

;臺灣魚類資料庫

,

2015

)。

在一堆漁獲裡,雲紋雨印鯛稱得上是少

深海底層小型、中大型魚類,一般棲息

於大陸棚斜坡或棚緣近海床處,棲息深度在

30

800

公尺以上。以魚類、甲殼類等為食。

日本的鯛

Zeus faber

Linnaeus, 1758

中文俗名

:豆的鯛、馬頭鯛、海魴、鏡鯧、多利魚

棲地分布

: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大海域。除了東

部海域,臺灣各地皆有分布。深海底層魚類,

棲息深度在

40-200

公尺間的大陸棚斜坡或海床 。

漁具漁法

常為拖網捕獲。

漁業季節

全年皆產,夏末、秋初味美。

英文名

John dory

體中央有一個大眼斑

62999

海水

漁撈

最大體長

90cm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