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358 499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358 499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358

石首魚科

Sciaenidae

身體呈長橢圓,稍側扁,尾柄短或中長。

吻鈍尖或圓突,吻褶發達,分葉或不分葉。口

小或中大,下位或端位。頜齒細小,呈絨毛狀,

上頜外列齒稍擴大,下頜齒皆細小,或上下頜

齒皆有擴大的狀況,有時前端具犬齒;鋤骨及

腭骨均無齒。吻部及頦部均具黏液孔。有些種

類具頦鬚。鰾發達,呈圓筒形、錘形或錨形,

有時前端兩側向後呈管狀延長;兩側常具側枝

多對。體被圓鱗或櫛鱗;側線完全;頭部被

鱗;背鰭和臀鰭被鱗或無。背鰭連續,硬棘部

及軟條部間具深或淺缺刻;腹鰭胸位;尾鰭圓

形、截形、楔形、叉形或雙凹形皆有。全世界

70

屬約

270

種(

Nelson, 2006

),臺灣紀錄

12

22

種(

Shen et al., 1993

;臺灣魚類資料庫

,

2015

)。

廣泛分布於世界三大洋,主要棲息於沿海

砂泥底質海域及河口區,南美洲可發現生活於

淡水的種類。有些能發現於淡水域,尤其是分

布於南美洲的魚種。因其能藉連接於鰾上的肌

肉產生不同的聲響,因此本科魚在西方被稱為

鼓魚「

drums

」或鳴魚「

croakers

」。肉食性,

以小魚、蝦、蟹及其它底棲動物為食。

石首魚科中有許多種類為經濟性魚種,如

黃魚、鮸魚、黃姑魚以及各種叫姑魚等。食用

的方法相當的多元,可曬成魚乾,亦適合清蒸、

乾煎以及紅燒等各類料理方法。

日本銀身

Argyrosomus japonic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3)

中文俗名

:巨鮸、黃姑魚、鮸 ( 澎湖 )、

水鮸 ( 澎湖 )、金錢鮸 ( 澎湖 )

棲地分布

:分布於印度

-

西太平洋

區,西起非洲東部,北至韓國,南

至澳洲等。臺灣分布於南部、北部、

西部、小琉球及澎湖海域等。

主要棲息於河川下游、

河口區、礁石區、海灘

區及深達

150

公尺的大

陸棚區。

漁業季節

全年皆產。

英文名

Japanese meagre

胸鰭末端不及背鰭軟條部

雙凹尾

上下頜約略等長

海水

漁撈

漁具漁法

主要漁法為拖網。

最大體長

180cm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