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356 499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356 499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356

馬鮁科

Polynemidae

身體延長,稍側扁。頭中大,吻圓突。

眼大,脂性眼臉發達。口中大,下位。頜齒細

小,呈絨毛狀齒帶;鋤骨和腭骨均具齒或鋤骨

無齒。上頜骨後端寬大,末端遠延伸至眼後

方。體被櫛鱗,頭部亦被鱗;側線完整。背鰭

兩個,相距較遠,

6-7

根棘及

11-15

根軟條;

臀鰭

3

根棘及

11-17

根軟條;兩鰭基皆被鱗;

胸鰭低位,下方鰭條

3-8

根會分離而呈絲狀

游離鰭;尾鰭呈叉形。全世界計

8

屬約

41

Nelson,

2006

),臺灣紀錄

3

7

種(

Shen

et al.

1993

;臺灣魚類資料庫,

2015

)。

廣泛分布於世界各海域之溫帶及熱帶海域。

主要棲息於砂泥底質地形環境,包括沿岸、河

口、紅樹林等半淡鹹水海域,皆可見其蹤跡。

喜群棲性,常成群洄游,有季節洄游之習性,

會隨著漁期到來而大量湧現。白天利用其分離

之胸鰭為感應桿,探尋砂泥地中之食物,夜間

則停棲於砂泥地上。主要以砂泥底的底棲無脊

椎動物為食,有些種類亦捕食小魚。最大體

長可達

200

公分(為四指馬鮁

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

的紀錄)。

多鱗四指馬鮁

Eleutheronema rhadinum

(Jordan & Evermann, 1902)

中文俗名

:四絲馬鮁、四指馬鮁、竹午、大午、

午仔、鬚午仔 ( 澎湖 )

棲地分布

:分布於日本至南中國海,包括日本、

臺灣、中國及越南等沿海。除了東部海域外,

其它海域都可見,但以西部、北部較多。主要

棲息於砂泥底質地形環境,包括沿岸、河口、

紅樹林等半淡鹹水域,皆可見其蹤跡。一般深

度為

1-30

公尺。

漁具漁法

可利用刺網、拖網、定置網

及一支釣等漁法捕獲。

漁業季節

全年皆產,冬末、春初味美。

英文名

East Asian fourfinger threadfin

胸鰭黑色

腹鰭游離鰭條 4 根

海水

漁撈

午仔魚已能人工養殖,市場上深受歡迎

最大體長

74cm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