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硬
骨
魚
類
300
鰺科
Carangidae
體形多樣式,紡錘形、橢圓形、卵圓形
或菱形等。尾柄一般皆細長,有些種類其背、
腹側具凹槽;兩側則具稜脊。一般皆被細小圓
鱗,有些種類則退化而埋於皮下或部份區域裸
露。側線完全,前部多少彎曲,有時側線上全
部或部份具稜鱗。脂性眼瞼,或發達,或不發
達。上下頜一般皆具齒,一列或呈絨毛齒帶;
鋤骨、腭骨及舌面通常有齒帶。鰓蓋膜分離,
不與喉峽部相連。前鰓蓋骨,幼魚時具小刺,
成魚則平滑。鰓耙通常細長,亦有退化呈瘤狀
者。兩個背鰭多少分離,第一背鰭前方常有一
平臥倒棘,棘間通常有膜相連,有些種類第一
背鰭棘會隨成長而漸退化,甚至消失;第二基
底長,前方鰭條有時延長如絲狀;臀鰭與第二
背鰭同形,其前方具二游離之硬棘,有時會埋
入皮下;第二背鰭與臀鰭後方有時具
1
個或多
個離鰭。胸鰭寬短或延長呈鐮刀狀;腹鰭胸位;
尾鰭叉形。全世界計有
4
亞科
32
屬,大約
140
種(
Nelson, 1994
),臺灣目前紀錄為
4
亞科
22
屬
56
種(
Lin & Shao, 1999
)。
廣泛分布於世界三大洋,尤其是熱帶及亞
熱帶海域,有些種類可生活於半淡鹹水域,甚
至淡水域。臺灣各地海域皆可發現其蹤跡。
大部份的鰺科魚類屬於中表層洄游性魚
類,通常結成群沿著岸邊在不同深度的水域巡
遊,部份的魚種則喜歡棲息於沙岸或珊瑚礁區;
某些種類,像浪人鰺(
Caranx ignobilis
)、六
帶鰺(
Caranx sexfasciatus
)等魚種,其幼魚經
常出現在河口的汽水域;而素有「領航者」
之稱的黑帶鰺(
Naucrates ductor
)及無齒鰺
(
Gnathanodon speciosus
)的幼魚則經常伴隨
在大型魚,像鮫、魟之類的身旁,一面可保護
自己,一面可撿食大魚吃剩下的碎屑。大部份
的種類主要捕食小魚,亦有捕食軟體動物或甲
殼類者,或是以浮游無脊椎動物為食,像圓鰺
屬(
Decapterus
)的種類。
六帶鯵的體色融入環境中,使得
敵人無法分辨魚與水面的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