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硬
骨
魚
類
314
科
Leiognathidae
身體呈卵圓形或長橢圓形,甚側扁;口小,
能伸縮自如,伸出時形成一向上、向下或向前
之口管。上下頜齒細小,呈絨毛狀,前端或有
犬齒,或無;鋤骨及腭骨無齒。喉部具有細菌
共生的發光器官。眶上骨緣光滑或具鋸齒;前
鰓蓋骨下緣具鋸齒。鰓被架
5
,鰓蓋膜與峽部
相連。體被圓鰭,頭部則裸露無鱗;背鰭與臀
鰭基底具鱗鞘,腹鰭基部具腋鱗;側線完全。
背鰭單一,硬棘不游離,有鎖住固定的機制;
臀鰭基底長,具
3
根硬棘及
13-14
根軟條;胸
鰭發達,似鐮刀狀;腹鰭胸位;尾柄細長,尾
鰭叉形。全世界計
3
屬
30
種(
Nelson, 2006
;
Fishbase, 2011
),臺灣目前紀錄有
8
屬
19
種(臺
灣魚類資料庫
, 2015
)。
主要分布於印度
-
西太平洋海域,其中一
種分布於地中海沿岸。臺灣各地沿岸及離島沙
泥底海域或河口區均有分布。
本科魚類屬群游性,主要棲息於岸邊之
沙泥地、河口或內灣,通常不接近珊瑚礁區,
有些種類會進入淡水河內,有些白天為底棲性
而夜間則浮到表層活動。肉食性,以底棲動物
為主食,而利用伸縮之口部將餌物吸入。
條紋金
Aurigequula fasciatus
(Lacepède, 1803)
中文俗名
:金錢仔、兵葉仔 ( 澎湖 )、方葉仔 ( 澎湖 )
棲地分布
:分布於印度
-
太平洋區,西起
非洲東岸、紅海,東至密克尼西亞群島,
北自琉球群島,南迄澳洲、斐濟群島。臺
灣新記錄種,產於南部大鵬灣潟湖內。主
要棲息於砂泥底質的沿海地區,亦可生活
於河口區。群游性,一般皆在底層活動,
活動深度約在
1-50
公尺之間。
漁具漁法
一般漁法以拖網、扒網捕獲。
漁業季節
全年皆產。
英文名
:
Striped ponyfish
背鰭第 2 棘延長如絲
側線上方具
10-15 條細橫帶
口向下伸出
體側中部散布黃色斑
海水
漁撈
群游於沙地的鰏魚
辨別特徵
向下型
向前型
向上型
最大體長
21cm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