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1
象鯊科
Cetorhinidae
體型如粗大的圓筒狀;頭大,吻部向前尖
突;口裂大且彎曲,開於腹位;鰓裂特大,幾
乎圍繞頭部,鰓裂均開在胸鰭起點之前,具鰓
耙;齒小型,勾狀;第一背鰭大型,第二背鰭
及臀鰭均不及第一背鰭之半;尾鰭基底前具凹
漥,尾鰭呈月形,具缺刻;尾柄具明顯之側隆
脊。全世界共計
1
屬
1
種
(Compagno, 2005)
,
臺灣周邊海域極為少見。
大洋性大型鯊魚,是魚類中體型第二大
者。棲息於外海之大陸棚及島棚水域,但時常
會出現於岸邊、潮間帶外圍、或內灣。通常
1-3
尾或多達百尾成群在水表面緩慢的巡游。濾食
性,以浮游無脊椎動物、小魚或魚卵為食。具
有季節性洄游習性。卵胎生。因其特大且富含
膠質的背鰭,被老饕視為頂級的魚翅,在過度
捕撈的漁獲壓力下,目前族群數量相當稀少,
華盛頓公約
(CITES)
將其列入附錄二的列管物
種,我國現今亦落實漁獲通報,並實際調查漁
獲資料及資源變動情形。
象鯊
Cetorhinus maximus
(Gunnerus, 1765)
中文俗名
:姥鯊、象沙、象鮫
棲地分布
:廣泛分布於寒帶及溫帶海域,
於臺灣極為罕見。
漁具漁法
延繩釣與鏢旗魚法等。
漁業季節
罕見漁獲。
英文名
:
Basking shark
鰓裂向下延伸至喉部
海水
漁撈
隨著成長,吻部突出的更明顯
(原圖由Les Hata, ©SPC繪)
Megachasmidae
Cetorhinidae
巨
口
鯊
科
象
鯊
科
最大體長
cmTL 900
980
備註:已列入 CITES 附錄二之管制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