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軟
骨
魚
類
172
狐鯊科
Alopiidae
體型呈圓柱;頭短;口裂小而彎曲;體
兩側具
5
對鰓裂,鰓裂短小,不達頭之背側,
後
2
對鰓裂開於胸鰭起點之後,不具鰓耙;第
一背鰭大型,狀似直角三角形;第二背鰭與臀
鰭則小,臀鰭起點落於第二背鰭起點之後;胸
鰭窄長,外角寬圓,成魚胸鰭長度長於頭長;
尾鰭發達具缺刻,上葉呈細長鞭狀,長度約
與尾前長相等,下葉短小;尾柄具凹漥,不
具側隆脊。全世界共計
1
屬
3
種
(Compagno,
2005)
,臺灣
3
種均有紀錄(臺灣魚類資料庫
,
2015
)。
狐鯊為游泳能力強的大洋型鯊魚,但時常
會出現於岸邊或近海,棲息深度可達
500
公尺,
主要以群聚的中小型硬骨魚與頭足類為食,具
有以特化的尾鰭擊昏獵物之特殊捕食行為。卵
胎生,胎兒在子宮內有同種相殘習性,一胎可
產下
2-4
尾幼鯊,
2
尾最常見。經濟價值高。
淺海狐鯊
Alopias pelagicus
Nakamura, 1935
中文俗名
:長尾沙、淺海狐鮫、沙娘仔、
小目午仔、午仔
棲地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
-
太平洋區,主要分布於南北緯
30
°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臺灣東部、
西部沿近海域均有分布,尤其以東北部及東部海域為主要漁獲水域。本種屬大洋性魚類,但有時
會出現於近海。
漁具漁法
主要以延繩釣釣獲,刺網
及定置網也能漁獲。
漁業季節
全年皆可漁獲。
英文名
:
Pelagic thresher shark
無深縱溝
海水
漁撈
幼魚
成魚
無唇溝
上頜齒之側邊
具小齒頭
特長的尾鰭是狐鯊科辨識的特徵
最大體長
cmTL 347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