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86 499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86 499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186

雙髻鯊科

Sphyrnidae

中大型鯊魚;頭部縱扁,不具隆起之頭蓋

骨,水平向兩側延伸,眼落於頭兩側邊緣上,

眼具瞬膜,水平俯視頭端狀似髮髻或榔頭;不

具噴水孔;背鰭兩枚,第一背鰭不具隆脊,基

底在腹鰭基底之前;第二背鰭遠小於第一背鰭,

後緣明顯凹入;尾柄具凹窪;尾鰭上葉具明顯

缺刻,上葉明顯大於下葉。全世界共計

2

9

(Compagno, 2005)

,臺灣僅

1

3

種分布(臺

灣魚類資料庫

, 2015

)。

雙髻鯊科鯊魚廣泛分布於熱帶和亞熱

帶沿岸海域,小型個體常可在臺灣沿近海

域發現,中大型的個體則是屬於半大洋性

(semioceanic)

,常有群居行為

(schooling)

的觀

察紀錄。雙髻鯊每胎可產

10

尾胎仔以上,屬

多產的胎生種類。

路易氏雙髻鯊

Sphyrna lewini

(Griffith & Smith, 1834)

中文俗名

:紅肉雙髻鮫、犛頭沙、雙髻鯊、

雙過仔、白皮仔

棲地分布

:分布於各大洋熱帶及溫帶沿近

海中表層及陸棚,亦常出現於島棚之較深

水域,偶可見於內灣或河口區。臺灣周邊

海域皆可漁獲。

備註:已列入 CITES 附錄二之管制魚種。

漁具漁法

延繩釣、拖網、刺網、定置網。

漁業季節

終年均可漁獲,主要漁獲時期

約為 10 月至隔年 5 月。

英文名

Scalloped hammerhead shark

第一背鰭不特別尖突

海水

漁撈

路易氏雙髻鯊的腹側頭部

頭部前緣呈波浪狀,

中央部位明顯凹陷

最大體長

430cm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