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330 499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330 499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330

烏尾鮗科

Caesionidae

身體延長而呈紡綞狀。口小,端位,前方

之齒小且呈帶狀;上頜骨能伸縮,且多少被眶

前骨所掩蓋。體被小型或中型櫛鱗;側線一條

完整且近於平直。鰓蓋有

1

根小鈍棘,前鰓蓋

無鋸齒。背鰭一個,硬棘細弱,

10-15

根,軟

條部基底長,軟條

8-22

根;臀鰭具

3

根棘,

9-13

根軟條;尾鰭深叉型。全世界計

4

20

種(

Nelson, 2006

),臺灣紀錄

3

11

種(臺

灣魚類資料庫

, 2015

)。

廣泛分布於印度

-

西太平洋區海域。

本科魚種為性喜大群洄游之魚類,僅偶見

獨游。成魚大都活動於珊瑚礁或岩礁區之中層

水域,它們不但游速快且時間持久。體色以藍、

白、紅、黃之組合,偶而會在游動時變換色彩。

屬於日行性魚類,晝間大群於珊瑚礁區之中層

水域覓食浮游動物,夜間則棲息於礁區具遮蔽

性之處所。幼時常多種成群與別種小魚

(

如雀

鯛、天竺鯛等

)

同在礁區周圍 之水層中覓食浮

游生物,夜間則棲居礁區中。

人工魚礁常見的雙帶鱗鰭烏尾鮗

烏尾鮗

Caesio caerulaurea

Lacepède, 1801

中文俗名

:烏尾冬仔、紅尾冬 ( 臺東 )、

青冬 ( 澎湖 )、烏尾冬 ( 澎湖 )

棲地分布

:分布於印度

-

西太平洋之熱帶海域,西

起非洲東岸、紅海,東至薩摩亞,北至日本,南

迄新加勒多尼亞。臺灣各地岩礁或珊瑚礁海域均

有產,是常見之種。主要棲息於沿岸較深的潟湖

或礁石區陡坡外圍海域。一般深度為

1-50

公尺。

漁業季節

全年皆產。

英文名

Blue and gold fusilier

體較高,體長 / 體高 =2.2~3.4 倍

上下葉具黑色帶

上下葉具黑色帶

海水

漁撈

黃藍背烏尾鮗

Caesio teres

Seale, 1906

中文俗名

:烏尾冬仔、黃烏尾鮗、青尾鮗 ( 臺東 )、

黃尾冬 ( 澎湖 )

棲地分布

:分布於印度

-

西太平洋之熱帶海域,

西起非洲東岸,東至薩摩亞,北至日本,南迄

新加勒多尼亞。臺灣各地岩礁或珊瑚礁海域均

有產,是常見之種。主要棲息於沿岸潟湖或礁

石區陡坡外圍海域。

漁具漁法

一般以曳繩釣、延繩釣、刺網

或一支釣捕獲。

漁業季節

全年皆產。

英文名

Yellow and blueback fusilier

背、尾鰭一致為黃色

海水

漁撈

最大體長

40cmTL

35

最大體長

40cmTL

漁具漁法

一般以曳繩釣、延繩釣、刺網

或一支釣捕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