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332 499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332 499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332

鑽嘴魚科

Gerreidae

身體呈卵圓形或稍有延長,體側扁而呈銀

白色。口小而唇薄,能伸縮自如,且伸出時為

向下垂。眼大,且位於吻部末端之前。有前顎

棘,向後達眼眶上方之凹窩內,兩側會合在頭

頂形成一深溝。鰓蓋骨無棘;前鰓蓋骨光滑或

下方有細鋸齒。鰓四枚,鰓膜不連合,鰓耙短

而寬。上下頜齒纖細為絨毛狀;鋤骨及舌上無

齒。鱗片大或中等,為圓狀鱗或細櫛鱗,易脫

落;側線完整,呈弧狀,略偏背側。背鰭與臀

鰭基部均有鱗鞘,其鰭條可部份或全部放入鞘

內。鰾存在,幽門盲囊小,僅

3

個。全世界共

8

屬約

44

種(

Nelson

2006

),目前臺灣

紀錄

2

11

種(臺灣魚類資料庫,

2015

)。

廣泛分布於世界各溫暖海域,有些可進入

河口區及河川下游。

本科魚種主要棲息於近海砂地水域或沿岸

內灣之砂泥底水域,但亦常出現於河口或淺海

砂質地產卵或覓食。屬肉食性魚類,以底棲性

之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或吞食砂泥後,再以

鰓耙濾食在其中之生物為食。其游泳習性較特

殊是為一游一停之方式。它們體色為單調之銀

白色,對於它們在水層或砂泥底質地區具有保

護色之功能。

曳絲鑽嘴魚

Gerres filamentosus

Cuvier, 1829

中文俗名

:碗米仔、番垵米 ( 澎湖 )、三角垵米 ( 澎湖 )

棲地分布

:分布於印度

-

西太平洋區,由非

洲到日本及澳洲。臺灣各地沙泥底質沿岸皆

有分布。多棲息在沿岸之沙泥底質之水域,

經常成群活動。有時會在河口水域出現。一

般深度為

1-50

公尺。

漁具漁法

一般漁法為刺網、拖網、扒網或延繩釣捕獲。

漁業季節

全年皆產,春、夏季為主。

英文名

Whipfin silver-biddy

體側具橢圓形斑的

點狀橫帶

背鰭第二棘延長如絲

海水

漁撈

沙地上的奧奈鑽嘴魚

最大體長

35cm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