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402 499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402 499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402

塘鱧科

Eleotridae

體延長,略呈亞圓筒形。頭大,略平扁。

口大或 中大,端位 ;下頜略突出;上下頜具

細齒;腭骨無齒。眼大,亞上位。鰓蓋膜與峽

部相連。體被櫛鱗或圓鱗;無側線。第一背

鰭具

II-VIII

弱棘;尾鰭圓形、截形或內凹。

脊椎骨數

25-28

。全世界計

2

亞科

35

屬,約

155

種(

Nelson, 2006

),臺灣紀錄

2

亞科

9

15

種(

Shen et al., 1993

;臺灣魚類資料庫

,

2015

)。

大部分的魚種主要棲息於沿岸砂泥底、河

口區、紅樹林、潟湖區或港灣區,少數則棲息

於珊瑚礁區。為底棲性魚種,少數為浮游性。

主要以底棲無脊椎生物為食,特別是甲殼類。

斑駁尖塘鱧

Oxyeleotris marmorata

(Bleeker, 1852)

中文俗名

:黑咕嚕、烏咕嚕仔、筍殼魚、

雲斑尖塘鱧、土鮒、竹殼仔

棲地分布

:為外來魚種,原分布於東南亞,包括湄公河與湄南河流域、馬來半島、印度、菲律

賓與印尼。

1975

年將本種作為養殖對象,由柬埔寨引進臺灣養殖。因逃逸之故,目前在臺灣西

南部及南部的河川下游、湖埤及水庫等水體,已能自然繁殖而形成一個穩定的入侵種族群。暖

水性中大型底層穴居性魚類,主要棲息於熱帶、亞熱帶湖沼、野塘、水庫、河口、溪流等淡水

區域。亦分布於河川的中下游,或者河口的止水或緩流區域。不喜好游動,通常躲藏於石縫間。

一般深度為

0-20

公尺。

漁具漁法

主要為人工養殖,野外的漁法

是籠具與一支釣。

漁業季節

全年皆產。

英文名

Marble goby

第二背鰭軟條 9 根

體側具不規則之大型黑色斑紋

西洋及加勒比海等熱帶到溫帶的海域。臺

灣主要分布於東北部及南部外海。

主要棲息於較深之大陸棚邊坡岩礁區海

域,幼魚棲息較靠近岸邊,成魚則棲息於

100-

400

公尺深的底層。最大體長可達

50

公分。

淡水 養殖

俗稱黑咕嚕的塘鱧,體色可融入環境而

不易被發現

最大體長

65cm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