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3
鰕虎科
Gobiidae
Eleotridae
Gobiidae
塘
鱧
科
鰕
虎
科
種類繁多,體型多變。口相當大;兩頜
等長,或上頜長,或下頜長皆有。體被櫛鱗或
圓鱗,有些種類鱗退化或埋於皮下;無側線;
頭部密布感覺溝。背鰭兩個,前者均為硬棘,
後者有
1
根硬棘及
6-15
軟條,或僅具一背鰭;
臀鰭有
1
弱棘;腹鰭多特化為吸盤狀構造;
胸鰭大,圓形;尾鰭圓形或尖形。全世界計
5
亞科
210
屬,粗估有
1,950
種以上(
Nelson,
2006
),臺灣紀錄
5
亞科
77
屬
247
種以上(
Shen
et al., 1993
;臺灣魚類資料庫
, 2015
)。
鰕虎科魚類廣泛分布於全世界溫、熱帶
的淡水、半淡鹹水及海水域。也是少數含超過
一千種以上魚種之魚科。魚體普遍小,少有
超過
10
公分者;微鰕虎魚屬
(
Trimmaton
)
更
是世界上記錄到最小之魚,體長很少超過
12-
15mm
。生態棲所則隨種類不同而改變,從溪
流、河口、砂岸、岩岸至珊瑚礁區均有;大部
分屬底棲魚種。有些種類生活於淡水而游入
海中繁殖,有些種類則與之相反。有些因具
有特殊之生態習性,較為引人們注目,如短
鰕虎屬
(
Gobiodon
)
及副鰕虎屬
(
Paragobiodon
)
等只居住於枝狀珊瑚叢間
(
Acropora
spp
.
及
Pocilloporid
spp.)
。此外,鰕虎與他種生物共生
之現象是目前研究之重要課題之一,其中與槍
蝦共生之鰕虎更是熱門之研究對象。已知鈍鯊
屬
(
Amblyeleotris
)
、櫛鰕虎屬
(
Ctenogobiops
)
、
白頭鰕虎
(
Lotilia graciliosa
)
、猴鰕屬
(
Cryptocentrus
)
、
凡氏鰕虎屬
(
Vanderhorstia
)
、及帆鰭鰕虎
(
Mahidolia mystacina
)
等有此現象。大多數之鰕
虎為肉食性,且食性複雜,包括甲殼類、海綿、
環節動物、多毛類及魚等等。
大彈塗魚
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Linnaeus, 1758)
中文俗名
:花跳、花條、彈塗魚、海免、
石跳仔、跳跳魚
棲地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包括臺灣、中國、日本、韓國等沿海。臺灣產於北部及西部沙地沿
岸。主要棲息於河口區及紅樹林的半淡鹹水域,以及沿岸海域的泥灘水域。多活動於潮間帶,退潮
時借胸鰭肌柄於泥灘爬行或跳動覓食;漲潮時則躲於洞穴中。一般深度為
0-5
公尺。
漁具漁法
主要為人工養殖。
漁業季節
全年皆產。
英文名
:
Great blue spotted mudskipper
第一背鰭低高,
各棘皆延長
背鰭及尾鰭密布白色小點
養殖
最大體長
20cmTL
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