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93 499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93 499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193

龍紋鱝科

Rhynchobatidae

吻長且平扁,往前突出,頭與胸鰭往吻

端相連呈三角形,體呈縱扁;眼橢圓,眼後具

噴水孔,噴水孔後具皮褶;口開於體腹側;背

鰭兩枚,背鰭大型,第一背鰭起點與腹鰭起點

同;尾部發達如鮫類;體呈深灰或棕色,背部

偶有零星白點,不具硬棘。全世界共計

1

6

(Compagno, 2005)

,臺灣僅

1

4

種分布(臺

灣魚類資料庫,

2015

)。

龍紋鱝科為沙質、泥質的沿近海底棲性鱝

類,廣泛分布世界熱帶、亞熱帶沿近海陸棚區,

以甲殼類與貝類為主食,特化發達的齒與下顎

可輕易的咬碎外殼進而捕食。大型的魚鰭可製

成魚翅,肉質亦良好,為高經濟價值魚種。偶

被拖網與定置網捕獲。

南方龍紋鱝

Rhynchobatus australiae

Whitley, 1939

中文俗名

:飯匙鯊、魴仔、沙條 ( 臺東 )、

龍文鯊 ( 澎湖 )、 仔 ( 澎湖 )

棲地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包括泰國、菲律賓、澳洲、臺灣、日本等。臺灣各沿海均產。近

沿海底棲性魚種,從浪拂區到

30

公尺水深,活動力不強,以沙泥底之蟹、龍蝦、貝、魚類等為食。

漁具漁法

主要漁法為拖網,

偶而可為定置網捕獲。

漁業季節

全年皆產。

英文名

Whitespotted wedgefish

胸鰭基底具眼斑,眼斑周圍一般圍繞 4 個白點

海水

漁撈

水族館內巡遊的龍紋鱝

Rhinidae

Rhynchobatidae

最大體長

300cm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