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194 499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94 499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194

琵琶鱝科

Rhinobatidae

體延長而平扁。吻寬短而呈三角形。眼

橢圓形,瞬膜不發達。噴水孔較小型。前鼻

瓣呈

"

"

字形突出。齒細小而多,舖石狀排

列。口裂橫向;唇褶發達。鰓裂小,在胸鰭基

部內側,斜向。背鰭兩個,位於尾部,第一背

鰭在腹鰭基底後方;尾鰭短小,上葉較大,下

葉突出,後部無缺刻。全世界有

4

屬約

42

Nelson, 2006

),臺灣紀錄

2

5

種,即琵

琶鱝屬(

Rhinobatos

)(

Shen et al., 1993

;臺灣

魚類資料庫

, 2015

)。

溫熱帶暖水域近海底棲中小型魚類,少數

種類可進入河口區或河川下游短暫生活。主要

以甲殼類及貝類為食,有時亦攝食其它底棲動

物或小魚。卵胎生。

薛氏琵琶鱝

斑紋琵琶鱝

Rhinobatos schlegelii

Müller & Henle, 1841

Rhinobatos hynnicephalus

Richardson, 1846

中文俗名

:飯匙鯊、魴仔、飯匙 ( 澎湖 )、

湯匙 ( 澎湖 )、 仔 ( 澎湖 )

中文俗名

:犁頭琵琶鱝、飯匙鯊、魴仔、

香匙 ( 澎湖 )、湯匙 ( 澎湖 )

棲地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由韓國至菲律賓海域。除了東部外,臺灣各地均可發現。溫熱帶暖

水域近海底棲魚類。以底棲小魚及無脊椎動物為食,平常大半時間會將自己半埋於沙土中,或在

底層緩慢游泳,活動力不強。雄性有細長之交接器;卵胎生,一胎約

10

尾。

棲地分布

:中國大陸沿海、日本

南部、臺灣。臺灣產於西部沿海。

底棲性魚類,棲息於近海沙泥底

質之底層。以小型魚蝦為食,活

動深度在

20

80

公尺。

漁具漁法

主要以拖網、刺網捕獲。

漁具漁法

主要以拖網、刺網捕獲。

漁業季節

全年皆產,夏季最佳。

漁業季節

全年皆產。

英文名

Brown guitarfish

英文名

Angel fish

身體沒有眼狀、條狀或蠕狀斑紋

海水

漁撈

海水

漁撈

身體密布眼狀、條狀或蠕狀斑紋

最大體長

100cmTL

最大體長

cmTL 53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