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238 499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238 499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238

海鯰科

Ariidae

身體延長,頭部略平扁,後部略側扁,

腹部輪廓略圓。頭中大,上覆骨板,骨板上具

顆粒突起。口裂大,上頜較長於下頜,通常

1

對上頜鬚及

2

對頦鬚。體裸露無鱗。背鰭

及胸鰭各有一根強棘,均具毒腺。有脂鰭。本

科屬新鰭亞綱鯰型目,全世界目前描述有

21

150

種以上(

Nelson, 2006

),臺灣紀錄有

3

5

種(

Shen et al., 1993

;臺灣魚類資料庫

,

2015

)。

分布於全世界各大洋的熱帶及亞熱帶海域。

為底棲性魚類,喜歡在砂泥底質水域、河口域、

斑海鯰

Arius maculatus

(Thunberg, 1792)

中文俗名:

成仔魚、成仔丁、銀成、白肉成、

臭臊成、生仔魚、鰻鯰

棲地分布:

分布於印度

-

西太平洋區,由印度

沿海到中國東海以及印度

-

澳洲島弧,但尚未

在菲律賓及澳洲發現。臺灣分布於南部、西部

及北部等海域。屬於熱帶及亞熱帶沿岸之底棲

性魚類,喜歡棲息於砂泥底質的地形環境。

漁具漁法

可由刺網、延繩釣及拖網等漁法

捕獲,亦是釣友在河口區域常釣

獲的魚種。

漁業季節

春、夏季為主。

英文名:

Spotted catfish

鬚三對

背鰭短

具脂鰭

紅樹林區或沼澤區等水中有機質豐富的水域活

動,大部份的海鯰能從海洋中進入淡水中下游

生活。肉食性,一般以小魚、甲殼類或貝類為食。

海鯰是臺灣西部常見之魚種

海水

漁撈

最大體長

80cm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