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藻
類
40
棒型總狀蕨藻
Caulerpa racemosa
var.
laete-virens
(Montagne) Weber-van Bosse, 1898
中文俗名
:海葡萄、muli( 阿美族語 )
棲地分布
: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海域,日本、臺
灣、中國大陸
(
海南島、廈門
)
、菲律賓、馬來西
亞、印尼、索羅門群島、紅海、斯里蘭卡等地。
本島產於北部、東北部、東部、恆春半島及澎湖、
小琉球、綠島、蘭嶼等離島。
蕨藻科
Caulerpaceae
,藻體鮮綠色,有匍匐莖與棍
棒狀小枝,匍匐莖下方則生成假根附著於礁石上。
漁具漁法
徒手採摘。
漁業季節
全年可見,但以 2-5 月本島及離島
礁岩海岸低潮線以下的水域為主要生長季節,每
月大退潮時可露出水面。東部居民在春季採收棒
型總狀蕨藻作為食用或醃漬品保存。新鮮藻體口
感有如魚子醬,也常被用來作為海水水族箱的造
景材料。
英文名
:
Sea grape
重點辨識
長莖葡萄蕨藻
Caulerpa lentillifera
J. Agardh, 1837
中文俗名
:海葡萄
蕨藻科
Caulerpaceae
,藻體鮮綠色,有匍匐莖與棍
棒狀小枝,匍匐莖下方則生成假根附著於礁石上。
棲地分布
:分布於熱帶海域,如菲律賓、馬來西
亞、印尼等印度
-
太平洋海域,非臺灣原生種。
漁具漁法
人工養殖
漁業季節
全年可見,高經濟價值品種,
為海藻沙拉食材。因藻體保存不易,故一般
市場不易見到,大都以網購方式取得。菲律
賓為主要產地,但目前日本沖繩島、臺灣澎
湖及東部海域等處有人工栽培。
英文名
:
Sea grape
重點辨識
海水
養殖
周立進攝
海水
徒手